跳到主要內容

自2022年1月以來,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在亞洲大部分地區持續擴散,香港也經歷了Omicron個案的激增。新冠疫情已重塑香港市民的生活:許多人感到悲痛、抑鬱、焦慮,甚至有時感到無能為力。

 

vaccine

為了應對第五波疫情,香港政府不斷加強疫情防控措施,例如收緊社交距離規定,推出疫苗通行證,以及計劃推行強制全民檢測。在疫情爆發的危機之下,來自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計算機科學、公共衞生及中醫領域的學者,組成跨學科團隊,將研究如何識別和解決香港抗疫策略可能存在的盲點,採取新的舉措和策略,有效地應對疫情。具體來說,我們將從如何建立社區復原力,增強社會信任與共情,減少焦慮和恐慌等方面開展研究。此外,我們正在啟動一項社區復康計劃,以評估運動和中草藥在幫助新冠康復患者緩解後遺症、改善生活質量和重塑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這些以研究為基礎的方法將有助於提升香港的社區復原力,凝聚市民的抗疫士氣,守護公眾健康,加強香港關懷社區的建設。經過社會上下的齊心努力,我們相信香港一定會戰勝疫情,重塑城市形象,再一次成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範。

 

 

 

第一組研究課題:香港新冠復康計劃 

小組成員:Julien Baker 教授 、高楊博士、郭毅可教授、卞兆祥教授、鍾麗丹博士、李進秋女士、王悅博士和傅曉藝博士

香港會有十幾萬新冠肺炎患者,他們不僅有病情,也會出現認知和心理問題。許多病例即使在康復後,仍然存在後遺症,例如身體機能受損、腦霧(Brain Fog)和抑鬱。香港新冠復康計劃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患者復康模式,以應付目前和日後的需要。我們將向數百名已登記並正在康復的患者,提供為期 12 個星期的遙距運動復康訓練和中草藥治療計劃,以單人及小組形式進行。據悉,本計劃是首個結合運動和中藥的實驗干預研究,探究腸道微生物組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復中的角色。計劃將幫助我們了解如何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升康復患者的生活質素和心理健康。計劃亦闡述中草藥、腸道微生物組及其代謝物在病理恢復/復康過程中,如何調節免疫功能、腸道通透性以及可能發生的自身免疫缺陷 (AID)。我們期望透過12 個星期的運動訓練或中藥治療計劃,幫助患者從病毒引起的後遺症中恢復過來,回復健康生活。

 

第二組研究課題:助力香港關懷社區建設,有效抗擊第五波疫情

小組成員:鍾布博士、黃煜教授、馮繼峯博士、石靜遠博士、張引博士和黃磊博士

加強城市公共衞生基礎設施以及關懷社區的建設,能有效提升社區復原力、促進市民健康行為、建立社會信任與共情。我們認為,將上述目標納入抗疫策略,有助於形成可持續的疫情干預措施,幫助應對複雜和變化的公共衞生危機。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來了解香港社區以及市民的需求,以及在這次疫情中最弱勢群體(即兒童以及長者)的照顧者所面臨的困難,評價現時香港社區復原力的狀況,進而為政策制定和社區實踐諫言獻策。

 

  • 研究項目一:面對公共衞生危機,香港特別行政區與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本港抗疫。在運作層面上,政策執行和資源分配都需要了解市民的需求,以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復原力,即抵禦干擾和從干擾中恢復的能力。此研究項目探討香港市民的共同經歷、媒體使用和傳播方式,以及社會復原力的狀況,研究結果將為各決策者及社區團體帶來深遠的洞見,從而提供更好的指引,助港人改善同理心、信任度、復原力和社群意識。
  • 研究項目二:在這波疫情中,兒童及長者的疫苗接種率較低,使他們成為抗疫中最弱勢的群體,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疫苗接種率成為政府抗疫的首要任務之一。在香港,幼兒及長者的照顧者往往對這兩類人群的醫療和健康問題具有關鍵影響,甚至會為他們作出決定。鑑於照顧者在建立社會復原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此研究項目旨在了解照顧者的需求、所面臨的困難及對當局和各社區團體的信任度和態度,研究結果將有助政府及利益相關者制定有效的防疫策略,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並為照顧者提供支持。

 

 

 

第三組研究課題:助減「疫」鬱,抗擊新冠

小組成員:宋韻雅教授、張昕之博士曾姿穎博士、、周碩博士和李鈺鵬博士

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許多人感到悲痛、抑鬱、焦慮,甚至無能為力。疫情不僅對人們的個人生活和社區健康產生負面作用,更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造成不利影響。最近一些研究指出,來自政府和公營醫療系統的資訊傳遞、指導和預防措施至關重要,而不一致或不明確的資訊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政府和公營機構傳遞的健康資訊需要適時調整並進行推廣,以維持公眾的支持。

 

在此研究背景下,我們希望通過辨識產生社會焦慮的因素,來了解公眾如何應對社會焦慮帶來的威脅,以及如何管理、減少和克服社會焦慮。此外,成功處理社會危機離不開市民的配合,本研究將以政府有關抗疫和社交距離措施爲背景,探討在第五波疫情中的公衆訴求。研究將探討作為社會焦慮因素之一的公眾不信任度。研究的結果將為以下幾方面提供建議:如何擴大實證資訊的傳播覆蓋面、澄清與疫情有關的不實資訊以及促進公眾對抗疫政策的支持。總的來說,研究將有助於在疫情中建立一個知情、協作、互相支持的社會,更好地守護公衆健康。

 

團隊將進行一系列實證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和多數據來源,探討如何減輕社會焦慮,促進信息的有效傳播和制定實證決策。

 

  • 研究項目一:我們將分析香港政府及公共醫療機構在官方社交媒體所發佈的內容。本項目檢視第五波疫情期間,政府和公共醫療機構向公眾發布的疫情資訊是否透明、完整,並檢視信息發布者在鼓勵市民採取必要防疫措施時使用的傳播策略。結果將有助政府當局整合相關資訊,緩減市民焦慮。
  • 研究項目二:本項目將針對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市民的焦慮情緒及對政府建議的配合程度,探討公眾焦慮的潛在因素,以及是否會影響市民對政府防疫和社交距離措施的配合程度。為了評估公眾資訊傳播是否有效,我們亦會透過以問卷實驗調查,分析防疫資訊的接收與公眾對政府建議的配合程度之間的因果關係。
  • 研究項目三:在疫情影响下,香港弱勢社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我們要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弱勢社群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在制定抗疫措施時,應優先考慮及回應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在本項目中,我們將探討弱勢社群面临的困難和需求,找出引起問題的原因,並討論如何在疫情期間和之後,支援香港弱勢社群,幫助他們減少恐慌。

研究項目四:本項目將重點聚焦在公眾的疫情焦慮程度和疫情相關的信息接觸程度,探討緩減社會焦慮的方法。我們將結合問卷實驗調查、社交平台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方法,研究在第五波疫情期間香港的社會焦慮程度。我們將會分析社交平台用戶對第五波疫情有關資訊的反應,及其時空的動態特徵。研究結果將有助彌補資訊缺失的途徑,進而減少恐慌。

 

 

 

「疫苗猶豫」研究報告

系列民意調查報告(四)

 

香港浸會大學「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研究計劃」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以滾動電話調查方式連續六星期隨機抽樣訪問本港市民,了解他們對疫苗接種及相關議題的態度和意見,以通過有代表性的樣本數據,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參考。

 

Read More

新冠疫苗公衆立場的自動化檢測: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

 

本研究由「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項目發起,運用香港不同網絡社交平台的數據,研究公眾對 新冠疫苗的立場。具體來說,通過我們收集和標記的社交平台數據,本研究提出了一種運用深度 學習技術在網絡社交平台的訊息中自動檢測有關新冠疫苗接種立場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 在新冠疫苗立場檢測上的有效性。據我們所知,這是首個在粵語語境下自動檢測有關新冠疫苗立 場的研究。

 

Read More

香港社交平台上新冠疫苗的公眾立場表達之分析

 

本研究由「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項目發起,旨在運用網絡社交平台的數據,研究公眾對新冠疫苗接種的立場,並希望了解香港市民的疫苗猶豫情況。研究從多個角度分析數據,發現在社交平台上有關宣傳新冠疫苗接種的評論比例隨時間推移而增長。這可能反映了人們逐漸認識到疫苗接種的有效性。本研究有助於了解網絡社區上關於整體疫苗接種和特定疫苗的公眾立場。此外,該報告將有助於決策者評估相關政策會如何影響公眾立場,並據此進一步調動資源,調整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種率。

 

Read More

通過受眾細分設計有效的疫苗傳播訊息

 

由於不同的受眾群體有不同的傳播需求,宣傳推廣不能靠單一方式成功說服所有人響應。與宣傳推廣成效相關的研究顯示,受眾細分(audience segmentation)在推廣和干預措施設計中至關重要(Maibach, Weber, Massett, Hancock, & Price, 2006; Slater, 1996)。受眾細分是一套根據不同的特徵及行為劃分受眾的方法,指將數量眾多﹑特性廣泛的人群細分成具有相似的特徵及行為的受眾群體(Lee & Kotler, 2019; Smith, 2017)。分析不同受眾群體之間傳播需求的差異,可幫助政策和傳播策略制定者設計並傳遞更具針對性的說服訊息,以便與不同目標受眾群體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Read More

了解疫苗接受與猶豫的社會因素:以香港為例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香港的感染個案數量一直較少,但同時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一直較低。因此,本研究以香港為例,探討了社會因素在新冠疫苗猶豫中所起的作用。為此,我們進行了一項線上調查,研究疫苗主觀評價、威脅感知、人際關係影響和機構信任等因素如何左右香港市民的接種決定。研究結果表明,市民在決定是否接種的過程中,社會影響因素和微妙的信任觀念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Read More

香港社會的新冠疫苗猶豫影響因素——一項基於多源異構數據的觀察性研究

 

公眾疫苗接種率不足,往往是疫苗猶豫最直觀的體現。根據政府的統計數據,截至8月7日,香港的完全疫苗接種率(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比例)僅為40%,遠未達到群體免疫的最低要求。與欠發達地區的情況不同,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更多取決於市民的接種意願,而非疫苗的供應能力。這也說明,理解疫苗猶豫現象,需要考察不同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公眾決定是否接種疫苗時,會衡量多種因素,如疫苗的安全性、接種的必要性及政府的防疫政策等等。

 

Read More

疫苗信心、抗疫評價與通關期待 系列民意調查報告(三)

 

香港浸會大學「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研究計劃」將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以滾動電話調查方式連續六星期隨機抽樣訪問本港市民,了解他們對疫苗接種及相關議題的態度和意見。我們希望通過有代表性的樣本數據,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參考。

 

Read More

疫情、疫苗與相關「假新聞」 經香港事實核查機構證誤的不實訊息概述

 

在做出重要決定時,訊息資訊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和行為,接種疫苗也不例外。已有研究發現,負面的虛假訊息會降低社會的疫苗接種率(Carrieri et al, 2019)。而針對新冠疫苗的研究也指出,接觸到有關疫情的錯誤訊息,受眾會感到困惑、困擾和不信任,人們的這類感受越強烈,他們接種疫苗的積極性就越低(Lockyer et al, 2021)。

 

Read More

疫苗接種與市民生活 系列民意調查報告(二)

 

浸會大學「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研究計劃」將於2021年7月至8月期間,以滾動電話調查方式連續六星期隨機抽樣訪問本港市民,了解他們對疫苗接種及相關議題的態度和意見。我們希望通過有代表性的樣本數據,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參考。

 

Read More

2-11 歲兒童家長為子女接種疫苗的意願及影響因素

 

推廣青少年兒童新冠疫苗計劃是達成社會群體免疫的關鍵。據數據統計,0-14 歲人口約佔香港總人口數的 12.67%(世界銀行,2021)。雖然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率低於成人,但感染引起的後遺症和多系統綜合炎症(MIS-C)對兒童健康產生的傷害亦不容忽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21)。

 

Read More

本港市民疫苗接種意願及信心 系列民意調查報告(一)

 

香港浸會大學「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研究計劃」將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以滾動電話調查方式連續六星期隨機抽樣訪問本港市民,了解他們對疫苗接種及相關議題的態度和意見。我們希望通過有代表性的縱貫樣本數據,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參考。

 

Read More

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研究計劃 了解香港「疫苗猶豫」現況及原因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博士,在 2021 年 6 月 22 日到 6 月 30 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 1,654 名 18 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受訪者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與對疫情期間假新聞的觀察,特別是市民「疫苗猶豫」背後的原因。該研究按香港地區的性別以及年齡進行配額抽樣調查。

Read More

香港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錯誤資訊及公營機構的相關澄清工作報告(下)

「疫苗猶豫」指的是,儘管現已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市民仍有意推遲或拒絕接種疫苗(Abdulmoneim et al., 2021; Butler & MacDonald, 2015),而在眾多個影響「疫苗猶豫」的傳播因素中,接觸新冠病毒的錯誤資訊會降低公眾接種疫苗的意願(Daly, 2020; Roozenbeek, 2020)。

Read More

香港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錯誤資訊及公營機構的相關澄清工作

「疫苗猶豫」指的是,儘管現已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市民仍有意推遲或拒絕接種疫苗(Abdulmoneim et al., 2021; Butler & MacDonald, 2015),而在眾多個影響「疫苗猶豫」的傳播因素中,接觸新冠病毒的錯誤資訊會降低公眾接種疫苗的意願(Daly, 2020; Roozenbeek, 2020)。

Read More

問卷實驗探究疫苗選擇與接種時間

儘管香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向市民免費提供新冠疫苗的地區之一,但其接種率卻增長緩慢。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自二月啟動,許多香港商家為接種市民提供了一系列獎勵活動,包括現金、度假套餐、郵輪假期、汽車、手錶乃至價值千萬的樓宇單位。然而,許多市民仍對接種猶豫不決。

Read More

解決香港社會的疫苗猶豫:從何開始?

自從歷史上第一款疫苗——天花疫苗面世以來,要解決世界大難題的同時讓每位公眾都接受疫苗並接種,本來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疫苗猶豫」指的是在有條件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公眾仍然推遲接種甚至拒絕接種的現象(Butler & MacDonald, 2015)——這也是香港社會正在面臨的問題。

Read More

報導及評論

港人戴口罩防疫意外收穫 流感求診大減 感冒藥銷量跌四成

2021-08-31

衞生防護中心錄得的流感求診率,較爆疫前出現斷崖式下跌,到今年三月,跌幅逾八成六。有藥房指,現時感冒藥、鼻敏感藥等銷量較疫前下跌三、四成,保健產品則反增兩成。

馮康醫生觀點:要接種第三針嗎?

2021-08-31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在信報撰文,指 Delta 變種病毒衝擊各國,在疫苗接種領先的以色列,自 7 月 30 日起,先為 60 歲以上的人,後來降低到 30 歲,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10 天內為超過 100 萬人接種第三劑疫苗,把 Delta 變種病毒的即時傳播數值降到低於 1,截斷了病毒的傳播鏈。

南非現新「超級變種病毒」 殺入七國

2021-08-31

國際醫學期刊《自然》發表報告,科學家今年五月在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C.1.2」,其突變率是目前所有「受關注變種病毒」的兩倍,是變異程度最大的毒株,名副其實是「超級變種病毒」。

聶德權「四招」推動全民接種 未打疫苗指定場所或禁入

2021-08-30

本港疫苗接種計劃截至昨日有 409 萬人已打首劑,佔合資格人口逾六成。政府曾稱逾七成人打針可達群體免疫,惟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表示,隨着變種病毒出現,本港現時須以「全民接種」為目標。

新加坡八成人完成接種 居全球疫苗覆蓋率最高

2021-08-30

新加坡衛生部 8 月 28 日宣布,全國八成人口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據路透社追蹤統計,新加坡成為全球完整接種疫苗比例最高的國家。自疫情爆發,新加坡多次因疫情反覆而禁止堂食,當局表示,達八成接種率後將進一步放鬆防疫限制,採取「接種者有別」的策略,例如打了疫苗才能堂食。

英國新冠大型研究:接種者併發症風險遠低患者

2021-08-28

英國多間大學和醫院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接種新冠疫苗者患上血栓、血小板水平少或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都明顯低於新冠感染者。研究員跟疫苗開發者無關。

研究員分析了逾2900 萬名接種疫苗者及大約170 萬名新冠患者的數據。結果發現,接種新冠疫苗者,出現以上併發症風險確實較尋常高,但遠低於新冠患者。

內地本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專家:疫苗接種有明確效果

2021-08-28

全國疫情本土確診病例已連續11 天下降,本輪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專家指,新冠疫苗在本輪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作用。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呼籲大家加快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他說,感染者95%以上重症是未接種或未完成免疫程式的人。60 歲以上重症超過90%未接種或未完成免疫程式。揚州的危重症患者都未接種疫苗。「新冠疫苗接種,可以很明確地說,對這波疫情的控制是有好處的。」

9 日無本地個案 20 宗輸入初確 許樹昌料抵港確診持續增加

2021-08-27

本港連續 9 日沒有本地的新型冠狀病毒個案,但輸入個案急升。昨有 3 宗輸入個案,均涉L452R 變種病毒株,而且都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並有約 20 宗初步確診,料皆屬輸入,若確診將是接近兩個月來首次單日確診達雙位數。

世衛:目前不推薦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

2021-08-27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世衛組織關於新冠疫苗加強針的使用建議將基於現有科學數據,現在尚無需要接種加強針的確鑿證據。

何栢良稱群體免疫概念已爆破 本港目標應改為全民接種

2021-08-26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群體免疫的概念已爆破,本港的疫苗接種目標, 應該改為全民接種,令每個人都抗體保護,即使感染新冠病毒,都可以避免出現重症。

世衛:疫情短期不會消失

2021-08-26

世界衛生組織指新冠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世衛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說:“德爾塔變異株的高傳染性意味着群聚病例會迅速導致更大規模的感染,甚至我們區域內最強健的公共衛生體系都受到挑戰。”

袁國勇、龍振邦、趙晞揚觀點 —— 「圍堵清零」「與病毒共存」二策並行,疫苗接種為終疫武器

2021-08-25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包括龍振邦醫生及趙晞揚醫生)在報章撰文表示,新冠病毒不會如過去沙士病毒般完全消失,而會像其他人類冠狀病毒達到群體免疫平衡後,長期與人類共存。加上出現變種病毒,顯示現有疫苗未臻完美,群體免疫難度大。不過團隊強調,疫苗是現階段最實在、最能終結這場世紀疫症的武器,呼籲市民盡早接種疫苗。

香港新冠疫苗首劑接種將破 400 萬

2021-08-25

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將達半年,按過去七天每日接種接種首劑疫苗的平均數,已接種第一針疫苗的人口有望在明日突破 400 萬大關。

輝瑞獲批在美全面使用 美籲企業地方政府強制員工打針

2021-08-25

美國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周一授權全面使用輝瑞疫苗(與德國 BioNTech 合作研發),是首款在美獲批的新冠疫苗。輝瑞疫苗此前在美只是「緊急使用授權」。總統拜登呼籲私人企業及地方政府強制員工打針。

澳紐放風 抗疫轉向「與病毒共存」

2021-08-24

受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影響,澳洲與新西蘭多地實施封城。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周日在澳洲媒體發文,稱政府打算調整抗疫重點,由減少人數改為聚焦重症患者住院人數。他表示,封城措施不會持續太久。

國藥中生首席科學家:加強針隔半年再打 抗體大幅提升

2021-08-24

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張雲濤指,如果「第三針」與應對變異株的「二代針」同期 面世,「首先應該選擇接種加強針。」他說,第二針與第三針間隔時間稍長,如半年或以上,產生的抗體會大幅提升;在免疫原性方面,抗體增長 30%左右。

胡志明市封城 政府派軍隊支援

2021-08-24

越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連續多天每日新增確診突破一萬宗,胡志明市屬於「重災區」。 胡志明市昨日起進入兩周全面封城狀態,禁止居民踏出家門。

以色列逾百萬人加針 防護力增 4 倍

2021-08-24

以色列民眾上月底開始接種第三劑疫苗,由 60 歲以上民眾開始,加針時須距接種第二針相隔最少5 個月。截至目前,當地已有逾 140 萬人加針。

國產疫苗應對德爾塔總體保護率 59% 美國全面授權使用輝瑞疫苗

2021-08-24

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稱,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以及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定梅副教授團隊,已估算出中國國產新冠疫苗病毒疫苗應對 Delta 變異株的保護效果:兩種中國國產滅活疫苗的總體保護率達 59%。

澳洲疫情未見緩和 總理稱需接種率七成才解封

2021-08-23

在德爾塔變種毒株的肆虐下,澳洲新冠肺炎疫情未見緩和,週日新增確診再創單日新高,目前 16歲以上接種率為 30%。然而悉尼及墨爾本前日爆發反封城示威,逾 200 人被捕、最少 9 名警員受傷,總理莫理森(Scott Morrison)接受採訪時稱,當局將會在疫苗接種率達 70%時,宣布解封,並在接種率達 80%時重新開放邊境。莫理森強調,以國家目前狀態難以解封,且民眾須與新冠病毒共存。

港收緊檢疫 歐商會:損金融中心地位 專家:內地清零歐美共存 港「夾在中間」

2021-08-23

政府昨起收緊入境檢疫,從中風險地區抵港者,即使已打針、有抗體,都改為檢疫 14 日。香港歐洲商務協會指港府因一宗檢疫期後確診的個案而收緊措施是退步,香港應有清晰的「走出疫情策略」,否則長遠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陳茂波發網誌呼籲:打針助港經濟復甦

2021-08-23

香港本地現時疫情穩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22 日發表網誌,指本地經濟呈逐步好轉跡象,早前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 7.6%,最新失業率亦回落至 5%,不同行業就業情況也見改善,其中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建造業和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等失業率均有明顯回落。

學者建議政府聘已打針長者做義工跟進 增長者接種疫苗率

2021-08-23

新一輪院舍疫苗外展接種計劃即將開啟,社署期望提高長者接種率。不過,《星島日報》向多家長者院舍負責人了解到,他們均預計只能將院舍長者接種率提高至兩成,與群體免疫的七成接種率目標相距甚遠。

疫苗接種計劃欠妥善 跨境童上課未有安排

2021-08-23

在昨日舉行的《施政報告》諮詢會上,有北區校長促當局在新學年可重啟關口旅遊巴點對點接送計劃,讓在內地居住學童可往返兩地上課。政府回應指跨境學童是很大的問題,會請教育局研究,惟需要深圳政府亦同意。

「抗疫典範」確診復飈 以色列收緊防疫措施

2021-08-20

以色列自 7 月初發現 Delta 變種株傳入,個案續增,周三單日新個案達 7870。周二達 8646宗,是以國半年來單日確診新高。

以國周日宣布電子「綠色通行證」(Green Pass)措施延伸適用於年滿 3 至 11 歲孩童,周三起生效,出入食肆、酒店、文娛康體活動場所、宗教敬拜場所等,須像年滿 12 歲人士作出健康證明。5 歲以上孩童若被判斷存在顯著感染風險時需要接種疫苗,其他 12 歲以下孩童未許接種。

多項防疫措施延長至 9 月 1 日

2021-08-19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公告,香港本地昨日新增 3 宗輸入個案,政府宣布維持大部分現行社交距離措施至 9 月 1 日,包括餐飲業務處所的營業限制、口罩令和限聚令等。政府專家顧問、重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以目前接種率,難以大幅放寬社交距離,若能達接種率八成,自然較少機會出現社區大爆發。

許樹昌觀點:建免疫屏障 可減社區大爆發風險

2021-08-19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本地目前接種率約 5 成半,現階段難以大幅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亦強調要建立免疫屏障,無論最終是否「清零」,當接種率達 8 成,自然較少機會出現社區大爆發。他以新加坡與英國為例,由於這兩個國家接種率正邁向約 8 成,即使有爆發,接種者病情都較輕微,不會令醫療系統崩潰。

美宣布 9 月 20 日起打加強針

2021-08-19

數據表明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尤其是在德爾塔變種病毒的肆虐下,開始有證據顯示疫苗對中輕度症狀的保護力正在減少。因此,美國多個衞生部門發布聯合聲明,宣布計劃從 9 月20 日起,已經完成接種最少 8 個月的美國人,可以開始接種同款的第三劑疫苗。至於在 3 月起接種強生單劑疫苗的人士,預計需在今年稍後接種第二劑疫苗作加強針。

內地研發霧化吸入式疫苗 流感疫苗接種方式亦有選擇

2021-08-18

內地研發的霧化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只需要針劑疫苗的 1/5劑量,且產生的副作用亦可能減少。目前該款疫苗已向國家藥監局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儘管香港本地尚沒有機會接種該款疫苗,但其他疫苗的噴鼻式接種已經存在。

若一成人拒接種後果仍嚴重 打針是唯一出路

2021-08-18

英美接種率逾七成仍出現嚴重爆發,但死亡率較低,因接種人士多為長者。近日香港本地亦有不少輸入個案都已打針,且病毒量也高,袁國勇認為疫苗對肺部保護很好,打針後不會因為染疫而有重症。

GSK 與 CureVac 第二代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產生更強免疫 抵抗多種變種

2021-08-17

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 CureVac 最新研究顯示,與其第一代新冠疫苗相比,第二代新冠疫苗與能引發更強的免疫反應,並產生更高水平的抗體。

C 觀點: 施永青:在「清零」與「共存」之間如何作取捨?

2021-08-17

英國是第一個在疫情仍迅速蔓延時就全面解封的國家,「與病毒共存」。如果死亡人數能控制在一個不用介意的水平,而醫院的負荷亦不至於完全吃不消,我相信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會跟隨,放棄用「隔離」與「追蹤」的方法,改用「谷針」的方式,去產生群體免疫能力。

觀點: 欲提升接種疫苗比率 須看市民為何不打針

2021-08-17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7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中,受訪者表示已接種或將會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為62.3%,比6月調查結果上升 18.8%,升幅巨大。由此推算,要達至七成以上接種率應不是太大問題。但若要達至九成,須讓未決定者和本來決定不接種者回心轉意,難度極為巨大。

專家倡按接種率通關 「八開九通十成功」

2021-08-17

新冠肺炎首劑疫苗接種率增至五成五,與七成接種率仍有一定距離。港府早前提議七成接種率即可放寬防疫措施,但衛生署聯合科學委員會主席之一的劉宇隆表示,達至七成接種率不代表社交距離措施可以大幅放鬆,由於 Delta 變種病毒株傳染力較高,因此要建立免疫屏障,需達到的接種率亦相應提高,提出「八開九通十成功」,即是當接種率達到八成時,就可以商討在達到九成時 通關。

歐洲旅行團重開 疫下出遊備忘錄

2021-08-16

多個歐洲國家放寬港人入境檢疫限制,本港多間旅行社開推歐洲旅遊團,上月美麗華旅遊宣布前往德國及瑞士的歐洲團率先出發,是去年 3 月停辦外遊團後首度復辦。早前亦有保險公司的調查顯示,「對旅遊的渴望」是本港受訪者接種疫苗的主要動力。然而旅客回港須自費強制檢疫最少 7 天,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認為此措施絕對影響港人外遊的意慾。

港大「集血」蒐數據研疫苗成效

2021-08-16

港大醫學院正進行多項有關新冠疫苗的研究,如對兒童、青年和長期病患者的影響,並探討不同方案,如混合疫苗和接種三劑疫苗等。研究人員從不同地方蒐集數據,包括港大醫學院負責營運的鴨脷洲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前來接種的市民可報名提供血液樣本。

新變種Lambda傳播力驚人 兩個月擴散至32國家

2021-08-15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其中「Lambda」變種病毒株已被世界衞生組織列入「需要留意」的變種新冠病毒之一,該變種病毒傳播力驚人,過去兩個月內已擴散到全球32個國家,其中美國更驗出逾千個病例。

長者接種率低 專家籲醫生主動解疑惑

2021-08-15

香港本地截至昨日,累計第一針接種率達54.4%,但長者接種率不理想,70至79歲群組接種率為32%,80歲或以上群組接種率更只有9.5%。香港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表示,去年進行長者疫苗接種意願調查發現,長者的接種猶豫是因為對疫苗有誤解。他曾收到長者查詢稱,患有「三高」是否不應該打針,也有人說家人擔心疫苗對「三高」人士的副作用,反對他們打針。

美國多地強制師生接種 最高院開綠燈

2021-08-14

新冠病毒持續擴散,學校秋季學期即將展開,目前全美已有逾400間大學實施強制接種措施。

近日聯邦最高法院首次介入了涉及強制接種疫苗政策的案件。印第安納大學早前宣布要求全校師生在秋季開學前完成疫苗接種,否則需每週接受檢測,若拒遵守則無法留下。有8名學生上月入稟地方法院,指有關規定侵犯學生教職員的憲法權利,但被裁定敗訴。學生繼而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特前日宣布拒絕受理此案,表示此案無須交由最高法院全院表決,校方亦毋須作出答辯,意味准許印第安納大學強制師生接種。校方期望在新的防疫政策下,保證學生教職員均可安全回校。

英国全面解禁後疫情尚未反弹 以色列新藥快速治愈新冠重症

2021-08-13

英國在全面解禁之後,疫情尚未出現明顯反彈現象,新增感染人數、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均好於預期,且三者間的相關性大幅降低。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為大多數人帶來了一定的免疫力,不僅降低了病毒的傳染率(R0),也極大的減輕了英國的重症情況與醫療系統壓力。其次,40-49 歲人群中至少接種一針疫苗比例已達到 95%,50 歲以上人群接種比例則更高,使得新一波感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而其感染後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更低。再次,歐洲盃的結束及暑假的到來減少了年輕人的人員流動與聚集,從而間接減少了病毒的傳播途徑。

美國強烈建議孕婦打針 指疫苗不增流產風險

2021-08-13

新冠變種病毒令美國疫情反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強烈建議所有孕婦、準備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接種新冠疫苗,強調疫苗安全有效,數據顯示接種後不會增加流產風險。CDC 分析了 2500 名婦女的安全數據,顯示在懷孕 20 周前接種最少一劑 mRNA 新冠疫苗的婦女,沒有增加流產風險,分析發現接種者流產率約為 13%,屬於正常範圍之內。專家表示,在現實環境中有數萬孕婦陸續接種了疫苗,不僅顯示疫苗安全,且可對新生嬰兒產生保護力。

新冠疫苗未來或可口服

2021-08-13

常見的疫苗接種方式除了肌肉注射,亦有噴鼻式接種。BBC 英國廣播公司指正在開發的下一代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會以口服藥丸的形式出現。瑞典有實驗室把未來疫苗造成幹粉末,人們可在家自行吸入,且成本低廉。

國藥科興第三針對變異毒株更有效 業界倡打加強針

2021-08-12

截至 8 月 10 日,國家衞健委數據顯示,內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 180,809.2 萬劑次,完成兩針接種後是否需要接種加強針的問題備受民眾關注。日前,國藥與科興新冠滅活疫苗發布了關於加強針研究的試驗數據,結果顯示,接種加強針的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並能夠誘導較強的抗體反應。國藥表示,在安全性方面,18 歲以上人群接種第 3 劑後安全性良好,3-17 歲受試者接種 3 劑次新冠疫苗後安全性和耐受性亦良好。

信報觀點:提高接種率為上策 「與病毒共存」為後話

2021-08-11

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反反覆覆,引發了各界專家對「與病毒共存」的論調進行討論。信報發表社評文章表示,「與病毒共存」應是科學思考,而非政治考量。對於「『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的觀念,信報認為只適用於現時。

新加坡疫苗接種破七成 防疫鬆綁 目標下月達八成 入境者可望免檢疫

2021-08-11

新加坡政府昨(10 日)宣布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突破七成,使其成為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世衛:希臘字母將用完 變種毒株或以星座命名

2021-08-10

考慮到以首次發現地區來稱呼變種病毒,可能會有造成污名化和歧視的問題,世衛自 5 月底開始採用希臘字母命名變種病毒,且強調希臘字母不會取代現有的變種病毒學名。

港公司與英牛津研發快測新冠儀器 20 分鐘有結果

2021-08-10

新冠病毒測試及化驗大多需在實驗室進行,需一定時間人力成本。香港基因檢測公司 Prenetics 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出一套快速測試儀器,儀器約水杯般大,用家可自行採集鼻腔樣本,大約20 分鐘便會得知檢測結果,儀器可做至少 1,000 次檢測。

研究:高溫擾亂防疫 易減戴口罩

2021-08-1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China CDC Weekly)研究指出,高溫天氣下,熱浪分散了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警惕,持續戴口罩的行為減少 20.6%;持續佩戴口罩的可能性平均下降58%,擾亂民眾遵守防疫措施,加上 Delta 變種病毒的「進攻」,內地多地疫情依舊嚴峻。

美確診越十萬關 創半年新高

2021-08-09

因傳染力更強的 Delta 變種病毒快速蔓延,加上南部州份疫苗接種率偏低,美國新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過去一週再多 10 萬人確診,為近半年新高,其中 Delta 變種病毒已成美國主流新冠病毒,比例高達 93%。

美專家指德爾塔病毒推高群體免疫門檻至 80%以上

2021-08-09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預計,若要對新冠病毒產生群體免疫,疫苗接種率必須達到 70%左右。然而, 美國傳染病學會 8月 3日舉行簡報會,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助理教授佛朗哥(Richard Franco)在會上指出,由於德爾塔毒株的傳播率是原有毒株的兩倍,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應至 80%以上,甚至可能接近 90%。

袁國勇領港大研發新冠疫苗 籲全民接種築成防疫保護網

2021-08-09

連月來的變種病毒令各地疫情再度告急,香港也是一片徬徨。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 驗室主任袁國勇教授,明確提出全港疫苗接種率必須提高到 99%,才能放寬社交距離。人們期待,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家的呼籲,能加快「全城起動快打疫苗」社會行動,超越當局爭取的七成目標,港人「應打盡打」,盡快築成防疫抗疫的全民保護網。

英研究:打針後感染風險 大降逾 50%

2021-08-06

英國對疫苗效用作大型研究,結果顯示,連同無徵狀感染,完成接種後感染風險降低 50%至60%。即使已接種疫苗的民眾仍有機會確診新冠肺炎,但病情通常較輕,體內的病毒量也較低,因此較低機會將病毒傳染他人。另外,研究亦針對性地測試疫苗對 Delta 變種的效果,發現有效率為49%,與以色列較早前的研究數據脗合。

觀點:「突破性感染」案例非美國新冠肺炎激增原因

2021-08-06

近日美國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有上升趨勢,有人認為是以已打疫苗但仍被感染的「突破性感染」為個案激增的主要驅動力,但事實並非如此,目前問題仍在於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若有更多人接種疫苗,個案增長不會如此之多,亦不會達到現在美國各地因確診新冠住院及死亡的水平。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仍佔確診、住院和死亡的絕大多數。

白宮首席專家福奇認為:未接種疫苗或令美國今秋「陷入麻煩」

2021-08-06

美國疫情近期有反彈跡象,根據美國疾控中心顯示,在所有新確診個案中,感染 Delta 變種病毒的人數佔了百分之八十三,由於 Delta 的高度傳染性,未來數星期的碓診人數可能會增加一倍至每天二十萬人。

《經濟通通訊社5日專訊》

2021-08-05

「深圳康泰生物」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疫苗研發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據報已經成功分離出多株德爾塔(Delta)變異株單克隆毒種,後續將嚴格按照人用疫苗質量要求進行毒株評價,篩選疫苗用毒種,為生產針對德爾塔變異株的新冠滅活疫苗做好準備。此外,公司內部進行的交叉中和實驗結果顯示,截至目前,已獲批緊急使用的「可維克」新冠滅活疫苗對多種新冠變異株也能夠產生良好的中和反應,仍具有保護性。

巴士的點評——內地新一波疫情的三個啟示

2021-08-05

(一)Delta 病毒的傳播力不容小覷。

(二)打疫苗有效。

(三)清零問題。

恢復全日面授需七成師生打針 教育界歡迎措施

2021-08-05

港府日前公布若教職員及學生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均達 70%,學校可按情況恢復全日面授課堂。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劉振鴻表示,學界普遍歡迎措施,指可趁暑假重新規劃學校活動,包括恢復學校活動。

疫苗接種率料今破五成大關 預約創新高

2021-08-05

根據政府最新統計數字,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口截至昨晚已佔全港人口的四十九點五,參考過去七日接種情況,預計今日可突破五成接種人口的大關。受新一輪行業檢測措施影響,近日預約打針人數顯著上升,前日更一度有超過五萬人預約,創近日新高。

德國長者高危人士下月打第 3 劑 加強疫苗效用

2021-08-04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宣布,考慮到新冠肺炎疫苗提供的防護會隨時間下降,下月起為長者、護老院員工及自身免疫力有問題的高危群體接種第三針疫苗加強劑,將一律使用輝瑞或Moderna 疫苗。此前以色列、英國亦已採用該做法,未來或有更多國家跟隨。

新加坡研究:Delta 突變株對未接種者存在更大危險性

2021-08-03

2021 年 7 月 31 日,新加坡國家傳染病研究中心發布文章,報道了接種 mRNA 疫苗對於預防 Delta 突變株的真實世界突破性感染隊列研究結果。

聶德權:相信有機會在9月底達至7成接種率

2021-08-03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新冠疫苗接種是唯一有效在香港本地建立保護屏障的方法,以盡快恢復通關、跨境出行,并恢復經濟及正常社交活動。目前,已有約330萬市民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佔合資格人口的一半,相信有機會在9月底達至7成接種率,聶形容此為基本階段目標,政府計劃延長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營運到10月底,呼籲市民盡快打針。

張文宏:上海新增確診者系接種疫苗後突破病例

2021-08-03

聶德權:正積極考慮延長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運作一個月

2021-08-03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已有大約五個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由於當局希望社會早日有 70%合資格人口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以建立基本的社會保護屏障,因此正積極考慮延長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運作一個月,直至 10 月底,以方便市民在 9 月底前接種第一劑疫苗。

多間科企嚴打有問題疫情資訊

2021-08-03

多間科企嚴打旗下平台上的有問題疫情資訊,蘋果(Apple)將一款反疫苗交友程式 Unjected 下架,該程式以供未接種疫苗人士交友為賣點,創辦人湯姆森(Shelby Thomson)週日回應指,會就下架向蘋果上訴,但坦承重新上架機會甚微。

全球累計新冠確診近 2 億例 多個地區疫情告急

2021-08-03

世衛組織 7 月 30 日稱,德爾塔毒株至今已侵入 132 個國家和地區。過去 4 周全球新增病例近400 萬例,在世衛組織劃分的全球六區中,有五區病例增加了 80%。

落實防控與接種 專家稱沒大規模爆發環境

2021-08-02

由於落實好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種,中國現沒有大規模爆發疫情的現實環境。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家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提出,根據臨床數據,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百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總的來說,目前各種變種病毒株仍是在現有疫苗的可控範圍內。

護己護人齊打疫苗

2021-08-02

康健國際醫療營運總監梁國齡醫生在頭條日報撰文,指近日美國傳媒引述美國疾控中心內部文件,Delta 變種病毒的傳染力與水痘不相上下,並警告或引發重症。現存疫苗雖無法完全保障接種者不感染 Delta 或任何一種新冠病毒,但在預防重症、降低住院與死亡率這三方面仍然高度有效。

拜登要求聯邦政府雇員打疫苗 倡地方政府獎現金

2021-07-31

美國新冠疫苗接種進度近日減慢,為促市民打針,總統拜登週四宣布要求聯邦政府雇員及外判員工必須接種疫苗,否則須定期檢測、經常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亦下令國防部各部門採取措施要求與政府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員工打針,也希望其他私人企業和地方政府跟隨聯邦政府的作法,並呼籲地方政府向已打針的市民提供100美元現金獎勵。

公海遊復辦 盼通關重振經濟

2021-07-31

香港本地已有53天沒有本地確診個案,公海遊於昨晚啟航,星夢遊輪的「雲頂夢號」成為第一艘復航郵輪,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形容其是本地遊的延伸,復辦公海遊是為重啟旅遊業開展新的一頁。

長者即日籌昨推出 院舍盼接種率提升解除隔離政策

2021-07-30

昨日起,70 歲或以上長者可在指定疫苗接種中心領取「即日籌」,香港本地現有 16.9 萬名 70 歲或以上人士已接種第一針, 80 歲或以上有 2.8 萬人。

英國鼓勵青年人接種 力爭早構全民免疫屏障

2021-07-30

英國新冠疫苗接種率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截至 7 月 28 日,已注射至少一劑疫苗的民眾有四千六百萬人,佔全國成年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八,然而在十八歲至三十歲青年只有百分之六十六, 低於所有成年人口的接種比率。

疫下情緒生活受影響 中大發現易誘發腸易激

2021-07-30

中大研究發現,兩成半受訪學生及一成家長有中等至嚴重的腸易激症狀,近兩成半人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另有逾四成學生及逾兩成家長有抑鬱症狀。團隊指腸胃問題與情緒問題息息相關,認為新型肺炎疫情持續,來自家庭、工作、經濟等方面的壓力都有機會誘發病症。

張文宏發微博:南京疫情走向關鍵看後續1-2週監測,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會更多

2021-07-29

近期南京疫情跨省傳播,成為輸入性疫情引發國內傳播的新模式,令全國人民揪心。今天凌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微博表示,在嚴格管控疫情和加速疫苗接種的今天,發生多省疫情擴散引發公眾對於未來的巨大不安,這份不安其實來自對於未來巨大不確定性的不安。

張文宏醫生觀察:南京疫情促使全國經受壓力測試,為未來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

2021-07-29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指,近期南京疫情跨省傳播,遵循“點狀線狀-彌散”規律。在外省市尚未發現脫離機場這條追蹤線路的無源頭較多社區擴散病例,這提示疫情尚在可控之中。祿口地區出現較多與機場相關的成簇病例,但南京其他區域並未出現較多的沒有源頭的社區病例,說明還處於大範圍社區彌散前階段。關鍵還是後續 1-2 周的監測。

已打疫苗入境加國免隔離 意國近月疫歿者皆未完成接種

2021-07-29

加拿大政府公布將由 9 月 7 日開始有條件通關,入境旅客只要在出發前十四日已經完成接種兩劑加拿大政府認可的新冠疫苗,並使用 ArriveCAN 的手機應用程式或網頁輸入個人資訊,取得成功審批後即可豁免十四日的入境隔離,認可的疫苗包括復必泰、阿斯利康、強生及莫德納。由於通關放寬措施或會吸引更多旅客到訪加國,有旅行社將乘時推出機票優惠。

連續 50 日無本地個案 滿 70 歲明起可取即日籌打針

2021-07-28

香港本地已連續 50 日無本地個案,政府宣布 24 間疫苗接種中心將由明日起向滿 70 歲長者派「即日籌」,供沒預約的長者在派發籌號當天的指定時段打針。由每日早上7時45分起派籌,共4600個籌,派完即止。長者可帶身份證到接種中心取籌,亦可委托家人或照顧者代領,但要出示長者身份證副本。工作人員會在長者接種第一針時,通知第二針的接種日期和時間。政府發言人表示,會視乎長者對「即日籌」的反應和實際情況,稍後會考慮推至年滿 60 歲。

以色列考慮為老年人接種疫苗加強針

2021-07-28

聯合研發輝瑞疫苗的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本月上旬聲明,將向美國藥管局申請第三劑疫苗的監管授權,美國歐盟亦正在考慮特定風險群組接種加強針的必要性。以色列國家新冠項目主管纳赫曼·阿什於 26 日宣布,為遏制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進一步蔓延,正考慮為本國60 歲或 70 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第三劑輝瑞新冠疫苗作為加強針,甚至可能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接種加強針之前開始實施。

疫苗接受度上升 何柏良料 11 月達九成接種率

2021-07-27

截至 7 月 26 日,本地連續 51 日沒有源頭不明個案,亦連續 49 日本地零確診,未見疫苗反彈的情況。疫苗接種方面,已有超過 300 萬人已接種至少一針新冠疫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預計,到 9 月底可達到七成接種率,若要達到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建議的九成接種率,則要到 11 月。有疫苗接種中心營運者建議,於 9 月後轉到商廈繼續提供接種服務。

新冠肺炎啟發氣候變化報道

2021-07-27

時事評論員黃永在信報撰文,指相比新冠肺炎,科學家認爲人類最大危機是氣候變化。有傳訊及新聞學學者認為,媒體應該將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經驗應用在氣候變化報道,以提升社會整體對此關鍵問題的關注及理解。

國際上疫苗接種順序的社會爭議

2021-07-26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周祝瑛在澳門日報撰文,表示除個人日常防疫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各國國際認證的疫苗,可以及時注射到全體人民身上。疫苗資源的分配與施打順序,已成為各國政府保障民眾生命權、降低人性弱點、維護社會價值與公權力的重要議題,考驗着各地政府的決策智慧。

接種人數突破三百萬 袁國勇望接種率達九成九

2021-07-26

截至 7 月 25 日,全港累計 303.25 萬人已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已接種第一針人口逾四成五,距 離七成接種率仍有距離。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即使接種率達 7 成亦不安全不可靠,至少要有近九成多人接種才安全,並希望香港接種率能達九成九,屆時才可放寬所有防疫措施。

紐約市長促企業要求員工打疫苗 稱考慮推行健康通行證

2021-07-25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肆虐,為防止疫情升溫,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數日前宣布所有公立醫院系統的員工必須接種疫苗,否則每週都要提交病毒檢測結果,他也呼籲私人企業要求員工接種新冠疫苗才能回辦公室上班,「若人們想要自由,想要工作,想要繼續生活下去,我們必須讓更多人接種疫苗」。

周內推「即日籌」 70歲以上優先打針 或延長接種中心運營

2021-07-25

本港接種率昨日達44.2%,但6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率仍偏低,80歲或以上群組接種率更只有6.68%。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計劃在本週內推出長者「即日籌」,初期先在24間疫苗中心開放給70歲或以上長者,每日早上7時45分起,派發200個籌,先到先得,視乎情況擴至60歲人士,長者無須大清早排隊等候,除了帶備身份證自行領籌,也可由家人或照顧者帶同長者的身份證影印本到中心登記。

專家指科興復星效果相若 呼籲長者及照顧者儘快接種

2021-07-23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指出,根據世界數據,科興和復星疫苗對減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死亡、重症方面,效用一樣好。衛生防護中心指出,長者感染及死亡風險屬所有年齡層之冠,呼籲長者及他們的照顧者儘快接種疫苗。

梁天卓:疫苗的假新聞與標題黨

2021-07-23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梁天卓於 am730, 分析「疫苗接種加速無助降低死亡率」說法的不當之處。

疫苗接種突破 500 萬劑 嚴重副作用風險極低

2021-07-22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 21 日到訪香港大學,視察政府外展服務接種疫苗,聶德權表示,由於新學年恢復面授課堂,人流增多,病毒傳播的風險會上升,學生教職員應該為健康著想,盡快接種疫苗。除港大外,中大、科大、浸大、理大、城大均已先後響應外展疫苗接種計劃。

何柏良觀點:每日打第一針的人口翻倍 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2021-07-22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稱,Delta 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更快,假設疫苗有效率維持九成,本港接種率要達到 84%至 93%才達到免疫屏障,即需要 600 萬人接種。若以每日約 3.5 萬人打第一針估算,8 月底中心停止供應首針時約 440 萬人打了第一針,仍未達標,因此每日打第一針人口需要翻倍才能如期達標。

世衛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若幸運明年可控疫情

2021-07-21

當地時間 7 月 19 日,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對全球抗疫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針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瑞安表示「如果我們真的幸運的話,將在明年控制住它」。同日有世衛組織科學家表示,Delta 變異毒株正在肆虐全球,全球處於「第三波浪潮的早期階段」。

美國確診數显著回升,患者大多未接種疫苗

2021-07-21

在印度發現的 Delta 變種新冠病毒株,正成為全球新冠病毒主流。美國全國 50 州和華盛頓近日均可見確診個案和整體住院人數上升,由於更具傳染力的 Delta 變種病毒蔓延,加上年輕人接種疫苗率低,有醫生指近期患者較之前年輕,且大多未接種疫苗。美國現有逾 48%的人口完成接種疫苗,但接種進度從 4 月起陷入瓶頸,總統拜登提到,上週新增病例有四成來自 4 個接種率低的州。當地衛生部指去年 12 月以來已經銷毀逾 11 萬劑疫苗,原因包括家長或子女拒絕接種、瓶身損毀等。

長者接種率低 或應加強提供便利

2021-07-20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香港有望於 9 月底達到七成接種率,但由於疫苗對防止市民感染變種病毒的保護率降低,即使達到七成接種率,也未必形成穩定的群體免疫屏障。並且香港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年齡分佈不均,70 歲以上年長者接種率較低,或將拖慢接種速度,也可能讓院舍等高危場所爆發疫情。

7成接種率有望9月底達標 新措施促長者接種

2021-07-19

香港市民今日接種踴躍,有望9月底達到7成接種率,但屬於高風險群組的的60歲或以上長者只有不足25%已經接種。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強調,會採取更便利的措施,例如在院舍安排新一輪外展疫苗接種,且參與疫苗資助計劃和院舍防疫注射計劃的私家醫生,為長者接種可獲發額外50元資助。

打針預約爆滿,或需跨區接種

2021-07-18

港府早前公布疫苗接種中心將於九月底關閉,加上抽獎推動,接種率屢創新高。接種總劑次在本月兩次突破七萬大關。至少八間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在未來三週爆滿;而接種科興疫苗的香港中央圖書館未來三週有部分日子也已爆滿。食衛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有信心接種率能在九月達至五成,未來達至七至八成的群體免疫。

香港商報的觀點許樹昌呼籲酒店機場等高危行業人員盡快接種疫苗

2021-07-17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向好,有消息指特區政府考慮放寬讓英國等極高風險地區客機來港的措施,容許已經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本港居民回港,但仍須於檢疫酒店接受檢疫及檢測。

星島的觀點:全民發力打針 衝通關終點線

2021-07-15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表示,香港創造與內地通關的條件涉及兩方面,首先是疫苗接種率達到人口的七成,希望可在暑假完結前達到;另外是要做好外防輸入。星島日報今日社評指, 香港打針人數近期明顯增加,但目前接種率只佔人口四成,相比内地等國民踴躍打針的國家與地區,仍然偏低。由此可見,香港的動員力並未去到最,這兩個月須有賽跑衝線前的強大爆發力,而政府應擔當最大推動者的角色。

明報的觀點:先讓打針港人歸來 「外傭荒」短期要忍耐

2021-07-15

明報今日社評指,外圍疫情嚴重,菲律賓及印尼客機被禁止抵港,外傭無法來港工作,政府應否放寬入境限制紓緩「外傭荒」,成為兩難課題。對於有意見認為,當局可以考慮讓完成疫苗接種的外傭入境,社評指由於本港接種率目前還未及四成,當局處理相關事宜,必須謹慎。長遠來說,疫苗接種是恢復跨境人員往來其中一個必要前提。

內地接種疫苗衝破 14 億劑

2021-07-15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截至 7 月 13 日,內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突破 14 億大關,其 中北京和海南的接種率較高。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這是取得歷史性的成功。

142間學校已預約接種新冠疫苗

2021-07-15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 7 月 14 日表示,自推出到校外展及團體預約兩項安排至今,已有 142 間學校透過團體預約形式,安排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並有超過 350 間中小學稱有興趣安排教職員和學生接種疫苗,團體預約佔多數。

港大學者:疫情未止 「谷針」有方

2021-07-14

香港新冠疫苗接種率偏低,市民對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嚴重併發症顧慮深重。對此,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周文認為,推行疫苗接種計劃可從三方面著手。

數據是新冠疫苗安全的最佳證明

2021-07-13

目前,尚有許多香港市民對接種疫苗持觀望態度,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系講師張志強展示對比 數據,助力香港市民作出明智的接種決策。

澳門累計逾26萬人接種新冠疫苗 近16萬人完成兩劑

2021-07-13

澳門政府表示,截至2021年7月12日下午4時,當地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417,496劑,已接種人數共有262,222人,其中僅接種第一劑的有105,353人,已接種第二劑的有156,869。

施永青觀點

2021-07-12

施永青認為,香港有一部分人對接種疫苗不熱衷,以致香港能否在半年內達到群體免疫成疑問。他表示,拒打疫苗的人,不排除有部分是受反對派影響,基於政治偏見,而採取不合作態度,實屬害人害己,愚不可及。

馬浩文:港澳最快七月尾通關 人流可復疫情前六成

2021-07-12

隨著本地新冠疫情持續緩和,港澳通關在望,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馬浩文向星島日報表示,預計港澳通關最快仍要待至7月尾,現時公司已做好人流分隔等準備。

美國密蘇里州接種率僅為四成 新增新冠確診幾乎全為Delta變種病毒

2021-07-12

位於密蘇里州西南部的一所醫院的醫生莫哈德說,周五單日新增128個病人,而「6周前這個數字是10個」,128人中「95%沒有疫苗的保護」,且絕大多數都是Delta變種病毒。另外,住院的病例在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當中較爲「罕見」。

美疾控中心:無症狀的突破性感染證明新冠疫苗有效

2021-07-09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主任華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7月9日表示,對於完全接種新冠疫苗者,他們自己不會感染重症,即使出現「突破性感染」,也應該繼續感到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