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news

浸大领导研究发现「北极放大效应」令沙尘减少 惟需续推抗沙漠化措施

返回
Gao Meng
由浸大地理系教授高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全球暖化相关的「北极放大效应」加剧,是沙尘水平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西亚和南亚地区的沙尘水平在过去20年持续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与全球暖化相关的「北极放大效应」加剧,令大气环流出现变化。然而,这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现象。随著对抗全球暖化的努力持续,这些地区的沙尘水平或会在未来再度上升,意味著要长远缓解沙尘问题,需要持续推行抗沙漠化措施。

 

研究结果已发表於国际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沙尘影响健康及经济

 

在干旱地区,强风会导致大量沙尘悬浮微粒的产生。沙尘悬浮微粒包含沙尘、盐份、细菌及有毒金属,造成环境污染。大型大气环流会将沙尘悬浮微粒输送至地球其他地方,影响更大范围的地区,并对空气质素、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公共卫生,以致地区及全球天气和气候造成负面影响。

 

西亚及南亚地区涵盖中东及印度次大陆,区内大量的沙尘排放,加上大气环流的远距离传送,令沙尘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指出,单在2019年,沙尘暴在印度已令超过5亿人口受中及高水平的恶劣空气质素影响,造成超过1.0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然而我们对这种现象最新变化的充份理解,以及未来的预测,仍然有所缺乏。

 

北极放大效应令沙尘水平下降

 

由浸大地理系教授高蒙教授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领导、浸大地理系博士生王凡先生为主要成员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高质量的遥感数据及最新的气候模型,发现西亚及南亚的沙尘水平,在2008至2019年间持续下降。以往的研究认为区域降雨量增加,以及土地管理及抗沙漠化措施抑制了沙尘排放是这种情况的主要成因。然而,研究团队的分析显示,与北极放大效应相关的大气环流变化,才是导致这现象的主因。

 

北极放大效应是指北极地区的暖化速度,高於地球其他地区的现象。研究团队发现,北极放大效应削弱了极地急流,即位於北极上方一条强大的高层风带,使寒冷的极地空气向南移动。团队观察到这种对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干扰,令中东、南亚和印度洋上空的东风及南风出现异常,因而减少了由非洲东北部吹送至中东的沙尘。

 

研究团队亦观察到,在西亚和南亚主要的沙尘输送区域中,在同一纬度上循环的纬向风有减弱趋势,加剧了海陆温度的区域性差异,令类似海风的空气流动增加,对东风造成干扰,抑制沙尘从中东吹送到南亚。

 

此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亦会干扰了水循环及地球表面的风,进而影响区域降雨量、土壤湿度、地表风速,以及大气边界层的稳定性。这些干扰减少了沙尘的排放,并有助沙尘在区内沉积。

 

需要可持续的抗沙漠化计划

 

总结而言,西亚和南亚地区的沙尘水平下降是全球暖化意料之外的结果。随著国际社会携手遏止全球暖化,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模拟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情况。他们预测直至大约2050年,西亚和南亚地区的沙尘水平会持续下降。但当2050年达至预定的碳中和目标,全球暖化问题预期得到改善,该些地区直至本世纪末的沙尘水平将会上升。於2100年代的沙尘水平,将比未实现碳中和时高至少一成。

 

高教授表示:「联合国倡议实现碳中和,以达到遏止全球暖化的最终目标,在2030年将减少45%碳排放,直至2050年实现零排放。按此发展,我们的模拟模型显示,西亚和南亚沙尘水平下降的趋势,可能在对抗全球暖化的环境措施取得成果时出现逆转。」

 

他补充:「推行遏止全球暖化的措施事在必行。我们的研究结果提醒不要忽视沙尘问题的风险。政策制订者及有关当局应制订长期和可持续的计划,以对抗西亚及南亚地区出现的自然和城市沙漠化,避免为达到遏止全球暖化的目标,而付出加剧沙尘问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