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与国际学术数据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发表《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全球研究分析报告,首度以科学化指标,有系统地全面揭示中医药研究的全球动向与现代化进程。报告涵盖2014至2023年全球逾20万篇中医药相关文献,透过数据真实地反映香港在中医药科研方面的国际地位与贡献。
报告重点数据及发现
- 研究增长率:在分析所涵盖的10年间,中医药研究领域发展蓬勃,研究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高达10.6%,远高於全球科研的3.9%平均增长率。相关文献总量也大幅增加,几乎达到原来的三倍。
- 学术影响力:14.2%的中医药文献跻身全球前10%最常被引用的文献;平均领域权重引用影响力指数(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达1.12,比国际基准高出12%。
- 跨学科特色:61.9%的中医药相关研究属医学领域,33.1%涉及生物化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28.1%涵盖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剂学,反映中医药研究与多个学科的交错与协同发展趋势。
- 全球合作网络:在分析所涵盖的10年,中医药研究共有来自188个国家及地区参与,累计发表超过20万篇研究文献。亚洲与北美分别由中国内地与美国领衔,欧洲则以英国和德国为首,大洋洲则以澳洲主导,突显全球多地在中医药科研上的积极投入与跨境合作。
- 社会影响力:11.1%研究成果获社交媒体提及,2.9%获政策文件引用,显示社会及政策层面的回响持续扩大。
浸大科研突破与应用示例
在10年间,浸大的中医药研究表现突出,出版物共有1,764篇,领域权重引用影响力指数达1.62。浸大的顶尖10%高度被引用文献占比更高达28.1%,彰显其研究的卓越影响力与品质。浸大的中医药研究特色和重点包括:
- 制定研究标准:浸大积极推动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化指引,有效提升中医药研究的可重复性与国际可信度,带领本地科研走向国际。
- 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开发创新药物递送机制,促进中药活性成分现代化应用。
- 分子生药学应用:利用分子研究与数据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可更深入理解药用植物的遗传背景与演化机制,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推动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 科研与临床融合:浸大在提供中医药临床服务方面有丰富经验,由其营运的全港首间中医医院亦将於2025年年底分阶段投入服务,标志研究与临床融合的新阶段。
实证整合回应现代健康挑战
浸大校长衞炳江教授表示,浸大一直以推动中医药研究与教育为己任,这份报告正是大学在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及国际化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报告亦展示了中医药研究的快速发展、跨学科融合特徵以及在数位健康和系统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影响力。
浸大副校长(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长吕爱平教授认为,是次报告突显中医药正迈向以系统医学为核心的现代化阶段,藉融合生命科学与数据科技,有望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新标准。
他指出,透过系统医学视角理解人体的复杂性,不仅关注临床数据,更重视患者体验与环境因素,令诊疗更全面和个性化。吕教授亦强调,香港在这场历史性转型中肩负重要角色,不仅促进科研标准及临床创新应用,亦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科研网络的重要枢纽。
按此查阅完整版报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上一则消息
11.08.2025
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