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人讲座:「有力」与「无意」——论中国诗学中「风」和「水」的意象

返回

122024年4月

10:30-12:00

  • 香港浸会大学逸夫行政楼7楼(SWT702)
  • 浅见洋二教授

event poster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常以风与水的意象论述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意图讨论的首先是文学所具备的「力」,如杜甫「词源倒流三峡水」等,皆是通过强大激烈的风与水的意象,呈现出文学的「力」及其带来的运动、变化。另一方面,进入宋代,与上述性质略有不同的风与水的意象也逐渐增多,自北宋苏洵以「风行水上,涣」来论述文学本质,又经苏轼等人的提倡,这种风与水的意象逐渐普遍化。通过这种自在变化、无碍地改换姿态的风与水的比喻,文人们试图讨论「无意」,亦即超越作者支配而发挥作用的文学及其创造的「自然」之美。通过追溯风与水意象的系谱,可以阐明自六朝至宋中国诗学中广泛存在的两种类型,即「有力」的诗学与「无意=自然」的诗学之间关系的诸相,以及由此展现的文学观,特别是有关作者及其「意」「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