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人講座:「有力」與「無意」——論中國詩學中「風」和「水」的意象

返回

122024年4月

10:30-12:00

  • 香港浸會大學逸夫行政樓7樓(SWT702)
  • 淺見洋二教授

event poster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常以風與水的意象論述優秀的文學作品。他們意圖討論的首先是文學所具備的「力」,如杜甫「詞源倒流三峽水」等,皆是通過强大激烈的風與水的意象,呈現出文學的「力」及其帶來的運動、變化。另一方面,進入宋代,與上述性質略有不同的風與水的意象也逐漸增多,自北宋蘇洵以「風行水上,渙」來論述文學本質,又經蘇軾等人的提倡,這種風與水的意象逐漸普遍化。通過這種自在變化、無礙地改換姿態的風與水的比喻,文人們試圖討論「無意」,亦即超越作者支配而發揮作用的文學及其創造的「自然」之美。通過追溯風與水意象的系譜,可以闡明自六朝至宋中國詩學中廣泛存在的兩種類型,即「有力」的詩學與「無意=自然」的詩學之間關係的諸相,以及由此展現的文學觀,特别是有關作者及其「意」「力」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