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news

如何有效地澄清网上错误信息

返回
500

现今的互联网是个填塞着海量资讯的浩瀚空间。许多人每天从网上媒体寻找资讯,同时亦有着接触到虚假信息、捏造论据或失实新闻的风险,尤其面对2019冠状病毒病(下称「新冠」)这一不断演变、相对较新的疾病,相关的假资讯更是充斥网上。因此,通过事实查核以纠正和澄清错误资讯绝对有其需要。

 

新闻系助理教授张昕之博士目前正进行一项研究,探讨专业传讯工作者(如医疗新闻记者、公共卫生部门和专业团体等)在社交媒体上查核事实的手法,并通过实验设计,评估他们发布的查核和澄清信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效用。

 

张博士致力於研究人们是如何接收、处理和应用数码媒体上的资讯,以及人工智能、数码媒体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如何改变新闻制作和内容发布。张博士表示:「我很想了解在社交媒体『信息混乱』的背景下,是哪些因素决定事实查核和谣言澄清的信息是否具成效。」

 

覆盖三地的国际研究

研究项目名为《事实查核为何会失效?探究社交媒体上影响事实查核信息有效性的若干因素——香港、美国、与荷兰的跨国对比研究》,检视了三地沟通信息失效的现状,并研究澄清错误信息和辟谣的做法,从而找出事实查核和澄清信息何以无法推翻错误信息,甚至适得其反。

项目获「优配研究金」资助,预计今年8月完成。张博士和其他四位欧洲和北美的研究员组成国际化的跨学科团队,成员当中包括有计算社会科学、人机交互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专家。

 

张博士解释道:「香港、美国和荷兰都是数码程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且社交媒体渗透率高。同时,三地在媒体格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差异颇大,可以令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具代表性。」

 

Dr Zhang
张昕之博士正进行一项研究,探讨专业传讯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上查核事实的手法,并通过实验设计,评估他们发布的查核和澄清信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效用。

专家团队协作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三角验证法,对比多种信息来源,包括事实查核中心及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公开报告、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帖文和公告、新闻报道和记者在社交媒体的帖文,并在香港、美国和荷兰三地进行对比调查实验。

 

团队特别关注新冠疫情。「我们想找出人们是基於哪些原因和因素,接受或拒绝与新冠相关的谣言澄清信息,例如信息传达是否透明、连贯、合乎逻辑,并使用正确语言?」为回答以上问题,张博士和团队成员设计了若干在线实验,同时从「信息因素」(例如语言和逻辑、资料来源及其可信度、传播机制)和「心理因素」(例如读者的心理倾向)两方面著手,考察人们对传播内容有哪种态度和行为反应。

 

传播正确资讯 实现更佳沟通

尽管研究仍在进行,但团队已取得了颇具意义的发现。例如张博士观察到,美国报道医疗和公共健康的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上主动使用「@」功能点名提及其他用户(聚焦於精英和有影响力的用户)并与之互动时,该行为可能会导致帖文获得点赞和分享的次数减少;反之,植入多媒体内容或可追踪的外部资源(例如超链结)可使帖文曝光度提升。另外,专业事实查核机构在发布社交媒体帖文时,往往在标题中加入点击诱饵元素以吸引更多点赞和分享,但如果那些带有诱饵的帖文是出自高校所属的查核机构或主流媒体的查核编辑室的话,点赞和分享数目会较少。因此,张博士主张在专业的查核信息中,应尽量慎用「@」功能和点击诱饵,而在与公众交流时必须保持透明度和信息多元化。

 

项目的最终研究结果将有助公共部门、新闻机构、记者和科技企业设计更有效的信息和沟通策略,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为公众提供正确和经过验证的信息,实现更佳沟通。

 

在下一阶段,张博士和团队计划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和访谈,以了解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信息格式,以及经社交媒体或虚拟实境频道与智能装置等新兴人工智能应用的传播媒介搜寻和处理信息时的微细习惯。在当今充斥错误资讯的网络世界中,能够帮助辨别真相并做出明智判断,对不同社会的人都深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