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news

浸大领导研究预测湿度趋势将令中国广泛地区出现湿热

返回

一项由香港浸会大学(浸大)领导的团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地区的湿度有上升趋势,但相同的情况并未见於中国南方地区。这种现象最终将成为出现极端湿热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导致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最稠密的整个东部地区广泛出现湿热情况。

 

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湿度令高温情况出现差异

 

由於湿度会影响人体通过流汗调节体温的能力,故此除了气温,湿度亦会影响人体对於高温的感觉。虽然在夏季中国各地也会出现高温情况,但南方相对潮湿的天气,会令该区更频密地出现湿热天气,对健康及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不同地区湿度水平的趋势,与极端湿热天气的关系仍有待探讨。

 

为评估湿度如何影响中国的湿热天气,由浸大地理系教授高蒙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分析了由1979至2018年的40年间,中国北方及南方录得的湿球温度。湿球温度是以被湿布覆盖的温度计量度,其读数反映了气温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它被视为更能准确反映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南北湿热差异收窄

 

研究发现在这段期间,中国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摄氏0.23度,显著高於中国南方每10年上升摄氏0.07度。虽然过去中国南方更频密地出现极端湿热天气,但结果显示,中国北方及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正在收窄,亦代表两个地区的湿热程度愈趋接近。

 

为了解这种区域性差异的背后原因,研究团队分析了在同期所录得的湿度趋势,发现中国北方的平均湿度水平,以水蒸气压量度为每10年上升0.16百帕,而中国南方的湿度水平则录得轻微下降,结果显示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湿度水平趋势有明显差异。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转变,导致东亚高纬度地区以更高速度暖化,改变了大型气压系统的状况,导致水气从南中国海传送至中国南方地区受到抑制,同时加快了湿气从太平洋输送到中国北方地区。除了气候原因,中国南方的湿度自1979年起下降的另一个原因为城市化过程令从乡郊地方蒸发的水份减少。

 

预测将出现更大范围湿热

 

研究团队进一步运用气候模型模拟进行归因分析,预测在本世纪末,中国北方部份地区的湿球温度升幅,将比南方地区高约摄氏2至3度,意味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湿热程度会愈趋接近。至本世纪末,全国94%人口居住的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会更为广泛地受到程度相若的湿热天气影响。

 

高教授指出:「研究结果是对决策者、研究人员及不同持份者的一个警号,提醒他们需要优先考虑制订和落实气候适应措施。若能立即采取积极行动,国家便能有更好的准备,帮助群众应对湿热天气的不良影响。」

 

Photo 1

浸大地理系教授高蒙教授表示,到本世纪末,全国94%人口居住的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会更为广泛地受到程度相若的湿热天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