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news

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返回

 

於校园举办的展览「STEAM」,联系科学(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艺术(the Arts) 及数学(Mathematics),共展出九名视觉艺术院学生与毕业生的作品,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互相连系、互为启发。参展学生与毕业生运用了不同媒介,创作与科学图像、构思和实验过程有关的艺术作品。

 

观众在体验作品时,可探索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更深入了解创意如何连系两者。是次展览亦展出大学图书馆最新收藏逾50本有关艺术与科学的书籍,以及一系列来自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言,讲述两个学科之间的深远联系。

 

Michael

由Michael Whittle博士策展的展览展示一系列由视觉艺术院学生与毕业生创作的作品。参展者探索艺术与科学图像和构思的关系,进行实验式创作。

 

展览由视觉艺术院研究助理教授Michael Whittle博士筹划,他表示:「展品涵盖多种艺术媒介,包括雕塑、画作、动态艺术与数码艺术等作品,每件展品都用独特的角度来探索艺术和科学。」

 

poster

周珈楠,《留下来的对话》

 

周珈楠创作了声音装置,以电线来比喻人体动静脉网络,同时藉着作品保留对家人的记忆。她说:「我生命中一些最亲近的人於过去数年纷纷离开香港,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作品录下了我们在分享童年回忆时的心跳声,再由喇叭播放出来,述说着一种亲密和深刻关系,超乎言语可以表达。」

 

Andy Ho

何浩桓,《Cell》

 

何浩桓透过创作一系列实验式混凝土雕塑,探讨「身体」的概念与新陈代谢的生物化学过程。他说:「混凝土制成插座,代表事物的连结,而每个插座可被视为一栋建筑、人的身体或是一个细胞。当你察看城市和建筑物的网络时,它们其实与我们的代谢系统很相似。在这前提下,身体可被诠释为一个连结系统。」

 

Angela Ng

吴嘉宜,《治疗》

 

「人的情感由大脑粒子主宰,我希望将这概念以视觉手法呈现出来。」吴嘉宜参考了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资料,创作模仿人脑结构的陶瓷雕塑,并加入由钢铁制成的神经传递质。她说:「作品以平面展示大脑,观众可利用一个他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感受。」

黎钧熙创作一系列分别名为《相 - I》、《Reverse – I》、《Reverse – II》的实验式作品,颠覆了黏土和釉料的传统角色。

黎钧熙创作一系列分别名为《相 - I》、《Reverse – I》、《Reverse – II》的实验式作品,颠覆了黏土和釉料的传统角色。

在《Perfect – Fit》中,林子晴利用明胶来制作不同的混合物,象徵脂肪有机气泡。

在《Perfect – Fit》中,林子晴利用明胶来制作不同的混合物,象徵脂肪有机气泡。

邓伯轩在《惯性(你垂死心跳如我脉搏)》中,探索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邓伯轩在《惯性(你垂死心跳如我脉搏)》中,探索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钟逸华参考细胞的规模和尺寸,创作油画《那个我们无可触及的空间 (0.001厘米往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厘米)》。

钟逸华参考细胞的规模和尺寸,创作油画《那个我们无可触及的空间 (0.001厘米往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厘米)》。

简希媛的陶瓷作品《M les》仿照黑色素细胞的颜色,黑色素细胞常见於皮肤表皮的痣内。

简希媛的陶瓷作品《M les》仿照黑色素细胞的颜色,黑色素细胞常见於皮肤表皮的痣内。

沈丹阳的作品《心肺》结合并对比在人体和大自然出现的图案和形式。

沈丹阳的作品《心肺》结合并对比在人体和大自然出现的图案和形式。

「STEAM」由2023年2月15日至3月14日於浸大图书馆的Trans-disciplinary Discovery Commons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