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ews

黃嘉良教授:為癌症患者燃點希望

返回

Prof Wong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莫民雄博士化學教授黃嘉良教授最近成為科研新聞的焦點。黃教授目前致力研究生物無機化學、發光材料、鑭系元素化學和光譜學。他所參與的兩個研究團隊,近日分別在癌症課題上取得重大發現。

 

尿液測試評估前列腺癌風險

 

Book cover
Fig. 1

現時,普遍用作診斷前列腺癌的醫療程序有兩種,分別是直腸指檢(DRE),即由醫生臨床檢查前列腺的後方部份;以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血液(PSA)測試,血液中PSA水平較高者一般被視為與前列腺癌有關。

 

然而,如圖一顯示,PSA水平升高的人通常沒有罹患前列腺癌,而一些前列腺癌患者不但PSA水平沒有升高,而且DRE的異常結果通常被界定為非癌性。誤診導致病人要接受活組織檢查,即不必要地從前列腺取出可疑組織樣本。

 

黃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吳志輝教授和趙家鋒醫生合作,研發出一種可替代PSA測試的新測試。他們發現前列腺癌患者的精胺水平通常較低,精胺是尿液中的一種生物分子。因此,團隊研究出一項能檢測尿液中精胺含量的新測試,並提供「精胺風險評分」。新測試將會於市場面世。通過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這種非入侵性而且方便的測試可避免四成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前列腺活組織檢查,增加及時治療的機會,並且對今後前列腺癌的診斷大有幫助。

 

對EB病毒相關癌症具雙重靶向性藥物

 

這項治療晚期EB病毒相關癌症的發現令我感到非常自豪。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有益於大眾健康的新發現。

EB病毒是一種已經感染了超過全球九成人類的常見病毒,它對幾種癌症,例如在香港和華南地區非常普遍的鼻咽癌,起關鍵作用。黃教授領導的一個團隊開發了針對EB病毒相關癌症的新一代藥物治療。

 

黃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製的肽(peptide)類新藥物,是首個能同時針對LMP1和EBNA1兩種EB病毒蛋白的靶向性藥物。這兩種蛋白質若結合在一起,可以繁殖並最終導致腫瘤,而這種新藥物有預防作用。此項研究最近已刊登於學術界具影響力的國際期刊《PNAS》。「這項治療晚期EB病毒相關癌症的發現令我感到非常自豪。」黃教授表示。「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有益於大眾健康的新發現。」

 

浸大誠摯祝賀黃教授取得驕人研究成果,並期待他未來取得更多的成就。

 

 

Project

由黃嘉良教授(中)、吳志輝教授(右)與趙家鋒醫生(左)共同研發的「精胺風險評分」前列腺癌診斷方法,獲刊登於美國科學促進會刊物《Eurek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