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呼吸的空氣到日常所吃的食物,微塑膠可說是無處不在。微塑膠會從自然環境中吸附和積累各種污染物和病原菌,使有害物質透過食物鏈及生物累積轉移到攝食生物身上,其對人類健康之影響引起公眾廣泛的關注。
由香港浸會大化學系梁士賢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進行了多項實驗,探索在比較貼近實際環境的情況下,微塑膠與環境污染物的複合效應有何潛在變化。研究小組首先比較微塑膠在單一化學品和混合化學品中對不同有機紫外線過濾劑的吸附能力。結果顯示,化學混合物中的微塑膠對特定紫外線的吸附能力,明顯高於單一化學物質。研究小組推斷,紫外線過濾劑複合物是在微塑膠顆粒表面透過多層吸附而形成的。
梁教授說:「許多文獻指出,由於吸附位置重疊,微塑膠對混合物中微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低於單一化學品。 我們的研究則首次證明了各種環境污染物可以在微塑膠表面上並存,形成不同的複合物,突顯其作為污染物載體在自然環境中的複雜行為。」
微塑膠在自然環境中會經歷各種不同的老化過程,因而影響了其與各種環境污染物產生的複合效應。為了真實及準確地了解微塑膠如何影響自然環境,研究團隊模擬了自然環境的老化過程 (紫外線照射、微生物降解及組合) 以獲得更貼近現實環境狀況的微塑膠樣本,用於後續研究。研究人員在其後的實驗發現,有別於其原始的狀態,微塑膠在經歷不同的老化過程後,能夠與許多其他類型的污染物産生相互作用。
我們的研究則首次證明了各種環境污染物可以在微塑膠表面上並存,形成不同的複合物,突顯其作為污染物載體在自然環境中的複雜行為。
梁士賢教授
化學系
梁教授表示:「鑑於微塑膠在環境中具有極大的流動性,它可以在不同的水生系統中吸附和濃縮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從而形成各種更複雜的複合物。」
研究團隊又發現,相較單一污染物,混合污染物更能增加微塑膠吸附污染物的生物可及性。更令人擔憂的是,與單一污染物相比,微塑膠表面上形成的複合物會對藻類生長帶來更有害的影響。
梁教授補充:「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微塑膠可成為各種污染物的載體,從而形成不同的複合物。由於自然環境是由高度混合系統組成,其中充斥著複雜的化學混合物,促使微塑膠吸附污染物的生物可及性和毒性在複合過程中產生變化,可能危害生物群和人類健康。」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國際知名期刊《水研究》上發表。
聯繫我們的研究人員
化學系
相關刊物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facilisis nisl tortor, at pharetra massa finibus ac (2020) PRAESENT HENDRERIT, VEL ENIM EU CURSUS. DONEC, RHONCUS ELIT, EU LIGULA GRAVIDA
上一則消息
13.06.2022
下一則新聞
13.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