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同心抗疫 战胜疫情

自2022年1月以来,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在亚洲大部分地区持续扩散,香港也经历了Omicron个案的激增。新冠疫情已重塑香港市民的生活:许多人感到悲痛、抑郁、焦虑,甚至有时感到无能为力。

 

vaccine

为了应对第五波疫情,香港政府不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例如收紧社交距离规定,推出疫苗通行证,以及计划推行强制全民检测。在疫情爆发的危机之下,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衞生及中医领域的学者,组成跨学科团队,将研究如何识别和解决香港抗疫策略可能存在的盲点,采取新的举措和策略,有效地应对疫情。具体来说,我们将从如何建立社区复原力,增强社会信任与共情,减少焦虑和恐慌等方面开展研究。此外,我们正在启动一项社区复康计划,以评估运动和中草药在帮助新冠康复患者缓解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和重塑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这些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将有助於提升香港的社区复原力,凝聚市民的抗疫士气,守护公众健康,加强香港关怀社区的建设。经过社会上下的齐心努力,我们相信香港一定会战胜疫情,重塑城市形象,再一次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

 

 

 

第一组研究课题:香港新冠复康计划 

小组成员:Julien Baker 教授 、高杨博士、郭毅可教授、卞兆祥教授、钟丽丹博士、李进秋女士、王悦博士和傅晓艺博士

香港会有十几万新冠肺炎患者,他们不仅有病情,也会出现认知和心理问题。许多病例即使在康复后,仍然存在后遗症,例如身体机能受损、脑雾(Brain Fog)和抑郁。香港新冠复康计划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患者复康模式,以应付目前和日后的需要。我们将向数百名已登记并正在康复的患者,提供为期 12 个星期的遥距运动复康训练和中草药治疗计划,以单人及小组形式进行。据悉,本计划是首个结合运动和中药的实验干预研究,探究肠道微生物组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中的角色。计划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康复患者的生活质素和心理健康。计划亦阐述中草药、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在病理恢复/复康过程中,如何调节免疫功能、肠道通透性以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免疫缺陷 (AID)。我们期望透过12 个星期的运动训练或中药治疗计划,帮助患者从病毒引起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回复健康生活。

 

第二组研究课题:助力香港关怀社区建设,有效抗击第五波疫情

小组成员:钟布博士、黄煜教授、冯继峯博士、石静远博士、张引博士和黄磊博士

加强城市公共衞生基础设施以及关怀社区的建设,能有效提升社区复原力、促进市民健康行为、建立社会信任与共情。我们认为,将上述目标纳入抗疫策略,有助於形成可持续的疫情干预措施,帮助应对复杂和变化的公共衞生危机。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来了解香港社区以及市民的需求,以及在这次疫情中最弱势群体(即儿童以及长者)的照顾者所面临的困难,评价现时香港社区复原力的状况,进而为政策制定和社区实践谏言献策。

 

  • 研究项目一:面对公共衞生危机,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本港抗疫。在运作层面上,政策执行和资源分配都需要了解市民的需求,以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复原力,即抵御干扰和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此研究项目探讨香港市民的共同经历、媒体使用和传播方式,以及社会复原力的状况,研究结果将为各决策者及社区团体带来深远的洞见,从而提供更好的指引,助港人改善同理心、信任度、复原力和社群意识。
  • 研究项目二:在这波疫情中,儿童及长者的疫苗接种率较低,使他们成为抗疫中最弱势的群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疫苗接种率成为政府抗疫的首要任务之一。在香港,幼儿及长者的照顾者往往对这两类人群的医疗和健康问题具有关键影响,甚至会为他们作出决定。鉴於照顾者在建立社会复原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此研究项目旨在了解照顾者的需求、所面临的困难及对当局和各社区团体的信任度和态度,研究结果将有助政府及利益相关者制定有效的防疫策略,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并为照顾者提供支持。

 

 

 

第三组研究课题:助减「疫」郁,抗击新冠

小组成员:宋韵雅教授、张昕之博士曾姿颖博士、、周硕博士和李钰鹏博士

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许多人感到悲痛、抑郁、焦虑,甚至无能为力。疫情不仅对人们的个人生活和社区健康产生负面作用,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不利影响。最近一些研究指出,来自政府和公营医疗系统的资讯传递、指导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而不一致或不明确的资讯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政府和公营机构传递的健康资讯需要适时调整并进行推广,以维持公众的支持。

 

在此研究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辨识产生社会焦虑的因素,来了解公众如何应对社会焦虑带来的威胁,以及如何管理、减少和克服社会焦虑。此外,成功处理社会危机离不开市民的配合,本研究将以政府有关抗疫和社交距离措施爲背景,探讨在第五波疫情中的公衆诉求。研究将探讨作为社会焦虑因素之一的公众不信任度。研究的结果将为以下几方面提供建议:如何扩大实证资讯的传播覆盖面、澄清与疫情有关的不实资讯以及促进公众对抗疫政策的支持。总的来说,研究将有助於在疫情中建立一个知情、协作、互相支持的社会,更好地守护公衆健康。

 

团队将进行一系列实证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和多数据来源,探讨如何减轻社会焦虑,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制定实证决策。

 

  • 研究项目一:我们将分析香港政府及公共医疗机构在官方社交媒体所发布的内容。本项目检视第五波疫情期间,政府和公共医疗机构向公众发布的疫情资讯是否透明、完整,并检视信息发布者在鼓励市民采取必要防疫措施时使用的传播策略。结果将有助政府当局整合相关资讯,缓减市民焦虑。
  • 研究项目二:本项目将针对在第五波疫情期间,市民的焦虑情绪及对政府建议的配合程度,探讨公众焦虑的潜在因素,以及是否会影响市民对政府防疫和社交距离措施的配合程度。为了评估公众资讯传播是否有效,我们亦会透过以问卷实验调查,分析防疫资讯的接收与公众对政府建议的配合程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 研究项目三:在疫情影响下,香港弱势社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弱势社群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在制定抗疫措施时,应优先考虑及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探讨弱势社群面临的困难和需求,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在疫情期间和之后,支援香港弱势社群,帮助他们减少恐慌。

研究项目四:本项目将重点聚焦在公众的疫情焦虑程度和疫情相关的信息接触程度,探讨缓减社会焦虑的方法。我们将结合问卷实验调查、社交平台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在第五波疫情期间香港的社会焦虑程度。我们将会分析社交平台用户对第五波疫情有关资讯的反应,及其时空的动态特徵。研究结果将有助弥补资讯缺失的途径,进而减少恐慌。

 

 

 

「疫苗犹豫」研究报告

系列民意调查报告(四)

 

香港浸会大学「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以滚动电话调查方式连续六星期随机抽样访问本港市民,了解他们对疫苗接种及相关议题的态度和意见,以通过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Read More

新冠疫苗公衆立场的自动化检测:一种基於深度学习的方法

 

本研究由「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项目发起,运用香港不同网络社交平台的数据,研究公众对 新冠疫苗的立场。具体来说,通过我们收集和标记的社交平台数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运用深度 学习技术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讯息中自动检测有关新冠疫苗接种立场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在新冠疫苗立场检测上的有效性。据我们所知,这是首个在粤语语境下自动检测有关新冠疫苗立 场的研究。

 

Read More

香港社交平台上新冠疫苗的公众立场表达之分析

 

本研究由「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项目发起,旨在运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数据,研究公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立场,并希望了解香港市民的疫苗犹豫情况。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评论比例随时间推移而增长。这可能反映了人们逐渐认识到疫苗接种的有效性。本研究有助於了解网络社区上关於整体疫苗接种和特定疫苗的公众立场。此外,该报告将有助於决策者评估相关政策会如何影响公众立场,并据此进一步调动资源,调整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率。

 

Read More

通过受众细分设计有效的疫苗传播讯息

 

由於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传播需求,宣传推广不能靠单一方式成功说服所有人响应。与宣传推广成效相关的研究显示,受众细分(audience segmentation)在推广和干预措施设计中至关重要(Maibach, Weber, Massett, Hancock, & Price, 2006; Slater, 1996)。受众细分是一套根据不同的特徵及行为划分受众的方法,指将数量众多、特性广泛的人群细分成具有相似的特徵及行为的受众群体(Lee & Kotler, 2019; Smith, 2017)。分析不同受众群体之间传播需求的差异,可帮助政策和传播策略制定者设计并传递更具针对性的说服讯息,以便与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Read More

了解疫苗接受与犹豫的社会因素:以香港为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香港的感染个案数量一直较少,但同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一直较低。因此,本研究以香港为例,探讨了社会因素在新冠疫苗犹豫中所起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线上调查,研究疫苗主观评价、威胁感知、人际关系影响和机构信任等因素如何左右香港市民的接种决定。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在决定是否接种的过程中,社会影响因素和微妙的信任观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Read More

香港社会的新冠疫苗犹豫影响因素——一项基於多源异构数据的观察性研究

 

公众疫苗接种率不足,往往是疫苗犹豫最直观的体现。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7日,香港的完全疫苗接种率(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比例)仅为40%,远未达到群体免疫的最低要求。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不同,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更多取决於市民的接种意愿,而非疫苗的供应能力。这也说明,理解疫苗犹豫现象,需要考察不同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公众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时,会衡量多种因素,如疫苗的安全性、接种的必要性及政府的防疫政策等等。

 

Read More

疫苗信心、抗疫评价与通关期待 系列民意调查报告(三)

 

香港浸会大学「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将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以滚动电话调查方式连续六星期随机抽样访问本港市民,了解他们对疫苗接种及相关议题的态度和意见。我们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Read More

疫情、疫苗与相关「假新闻」 经香港事实核查机构证误的不实讯息概述

 

在做出重要决定时,讯息资讯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接种疫苗也不例外。已有研究发现,负面的虚假讯息会降低社会的疫苗接种率(Carrieri et al, 2019)。而针对新冠疫苗的研究也指出,接触到有关疫情的错误讯息,受众会感到困惑、困扰和不信任,人们的这类感受越强烈,他们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就越低(Lockyer et al, 2021)。

 

Read More

疫苗接种与市民生活 系列民意调查报告(二)

 

浸会大学「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将於2021年7月至8月期间,以滚动电话调查方式连续六星期随机抽样访问本港市民,了解他们对疫苗接种及相关议题的态度和意见。我们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Read More

2-11 岁儿童家长为子女接种疫苗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推广青少年儿童新冠疫苗计划是达成社会群体免疫的关键。据数据统计,0-14 岁人口约占香港总人口数的 12.67%(世界银行,2021)。虽然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率低於成人,但感染引起的后遗症和多系统综合炎症(MIS-C)对儿童健康产生的伤害亦不容忽视(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2021)。

 

Read More

本港市民疫苗接种意愿及信心 系列民意调查报告(一)

 

香港浸会大学「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将於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以滚动电话调查方式连续六星期随机抽样访问本港市民,了解他们对疫苗接种及相关议题的态度和意见。我们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纵贯样本数据,为政府及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Read More

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 了解香港「疫苗犹豫」现况及原因

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曾姿颖博士,在 2021 年 6 月 22 日到 6 月 30 日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了 1,654 名 18 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受访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与对疫情期间假新闻的观察,特别是市民「疫苗犹豫」背后的原因。该研究按香港地区的性别以及年龄进行配额抽样调查。

Read More

香港关於新冠疫苗接种的错误资讯及公营机构的相关澄清工作报告(下)

「疫苗犹豫」指的是,尽管现已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市民仍有意推迟或拒绝接种疫苗(Abdulmoneim et al., 2021; Butler & MacDonald, 2015),而在众多个影响「疫苗犹豫」的传播因素中,接触新冠病毒的错误资讯会降低公众接种疫苗的意愿(Daly, 2020; Roozenbeek, 2020)。

Read More

香港关於新冠疫苗接种的错误资讯及公营机构的相关澄清工作

「疫苗犹豫」指的是,尽管现已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市民仍有意推迟或拒绝接种疫苗(Abdulmoneim et al., 2021; Butler & MacDonald, 2015),而在众多个影响「疫苗犹豫」的传播因素中,接触新冠病毒的错误资讯会降低公众接种疫苗的意愿(Daly, 2020; Roozenbeek, 2020)。

Read More

问卷实验探究疫苗选择与接种时间

尽管香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向市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的地区之一,但其接种率却增长缓慢。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自二月启动,许多香港商家为接种市民提供了一系列奖励活动,包括现金、度假套餐、邮轮假期、汽车、手表乃至价值千万的楼宇单位。然而,许多市民仍对接种犹豫不决。

Read More

解决香港社会的疫苗犹豫:从何开始?

自从历史上第一款疫苗——天花疫苗面世以来,要解决世界大难题的同时让每位公众都接受疫苗并接种,本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疫苗犹豫」指的是在有条件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公众仍然推迟接种甚至拒绝接种的现象(Butler & MacDonald, 2015)——这也是香港社会正在面临的问题。

Read More